【编者按】 五年来,学校 “银龄教师计划”选派退休教师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西部高校累计72人(次),其中支援塔里木大学达65人(次)。他们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和学生创业服务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节来临之际,编发一组教师感受,希望更多教师接续奋斗,为西部边疆高等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银龄援疆 情系塔大
经管学院 王礼力
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继续发光发热,是我作为一名老教师也是西农人最朴素的心愿。
从杨凌到阿拉尔 跨越山海的教育初心
2020年,我正式告别奋斗近四十载的讲台,离开了熟悉的杨凌。然而,心中的那份教师情怀,那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却从未因退休而褪色。在杨凌,我见证了一代代农林学子的成长;如今,我希望将这份经验与热情,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
2023年,响应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号召,我跨越数千公里,来到了位于南疆腹地阿拉尔市的塔里木大学,成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一名支教教师。从八百里秦川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改变的是地理坐标,不变的是那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
传道授业 不负韶华
在塔里木大学,我的工作充实而多元。不仅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更深度参与学院各项发展建设。从学科规划、科研项目指导,到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再到各类教学改革项目和竞赛的评审,希望将自己积累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每当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求知若渴的眼神,每当与青年教师探讨学术问题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我都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支教工作远不止于三尺讲台。助力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点成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功获批,学院学科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我由衷为经管学院的进步感到骄傲,作为一名建设者和见证者,我深感荣幸。
化作胡杨 扎根边疆
人们常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来赞美胡杨精神。来到新疆,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作为一名“银龄教师”,我愿自己能像一株胡杨,将根深深扎进这片热土,用知识的甘泉浇灌未来的希望,为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这段支教经历对我而言不仅是“发挥余热”,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它让我坚信,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只要心怀热爱,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年岁几何,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篇章。银发映天山,丹心沃绿洲,我的支教之路,仍将继续。
援教感怀
辞别杨凌杏坛久,西行万里赴边州。
胡杨风骨催人奋,塔大新苗待我收。
一生学识倾囊授,喜看桃李竞风流。
银发无悔桑榆晚,丹心一片映沙洲。
老有所为 贡献“银发力量”
水建学院 娄宗科
2022年9月,我开始参加教育部银龄教师计划,支援新疆塔里木大学,重新回到了挚爱的三尺讲台,找到了发挥余热的平台,对自己来说,实现了老有所乐与老有所为的完美统一。
近3年来,每学年承担“建筑材料”“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建筑材料及结构实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等4门课程的教学,参与指导多名青年教师科研工作,参加研究生开题论证、中期检查以及毕业答辩等工作。针对建筑材料实验室仪器台(套)数较少的现状,依据现行规范要求,通过优化组合,保证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建筑材料实验和混凝土结构课程实验的顺利开展。通过完成自己熟悉的这些工作,体会到老年是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以余晖照亮前行之路
化药学院 王惠
刚退休时,我抱着尝试的心理,踏上了塔里木盆地支教旅程。西部高校领导、老师的热情和嘘寒问暖,学生们渴望知识、满怀期待的眼睛,当地百姓的淳朴厚道,一切的一切……把我的心融化了,让我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决心把知识与经验留在这里,为边疆高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0年起,我连续三年参与教育部银龄教师计划,一晃在新疆支教已有5年,在塔里木大学承担6门本科生课程教学,开设“有机化学”“农药分析”等课程,指导青年教师并编著《农药鉴别与分析》教材 。同时积极帮助年轻教师申请一流课程、教改项目,打造精品课程,帮他们带研究生、本科生。
银龄支教,看似我在给予,实则我也收获。我看到了塔里木大学的飞速发展,也找到了自己晚年的意义。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若能以余晖照亮前行之路,退休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