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师德 铸师魂】(1)葛茂生:为中华民族复兴筑梦铸魂

发布日期:2019-12-25

     

【开栏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切实推进《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实施,我校历时近3个月在全校开展第二届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全面加强和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四有”好老师。现将演讲者分享的一个个鲜活的师德师风故事, 以“扬师德 铸师魂”专栏推出,激发师生干事创业,建设“双一流”的精气神,勇担新时代强农兴农使命,争做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说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要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我们农林科大八十五载的流金岁月中,涌现出了一位位德厚流光的大先生,好老师,他们几十年初心不改,悉心育人,笃信笃行,义无反顾。他们,就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这里有深耕讲坛50余载,呕心沥血培育新人的熊运章先生。先生辛勤耕耘科教事业半个多世纪,为我国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发展和农田水利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教数十年来,先生始终胸怀大爱,时刻不忘提携后辈,满腔热情培育新人,对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

难以忘记熊先生向我们分享他80多年前参加安吴堡西北青年训练班的往事。96岁高龄的先生激动地拿起当时的训练班结业证书,语调高昂地背诵结业证书上的四句话:“聚在这儿我们上了生命的第一课;再会吧我们到战场上去上第二课!我们将亲见祖国在血里得到自由,我们将在灿烂的乐园里上第三课。”熊先生满怀深情地告诫我们,“你们生在新时代,第一课第二课已经过去,很多老同志洒热血终究也没有看到第三课。你们要利用好这个伟大时代,上好第三课,在灿烂的乐园里为祖国贡献力量!”

他还说道,“同学们,我老了,但是只要你们需要我,我100岁时候还要过来,跟你们一起学习,一起建设祖国。我始终忘不了入党挥舞拳头的那一幕,忘不了在马克思、毛主席像前入党宣誓时的庄严神圣!” 这可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啊,他真正地诠释了人民教师“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神圣使命!熊先生,您的垂范让红色血液在后辈们的心中涌动,伟大的中国梦在我们的心中扎根成长,喷薄欲出!在这个您和无数先辈们披荆斩棘留给我们的美好时代里,我们没有理由不上好第三课!

这里还有撇去人间浮华,立志“黄河不清,死不瞑目”的朱显谟先生。“民以食为天,有土斯有粮。”少时便体验了民间疾苦,稼穑之艰的朱显谟先生立志要当一名科学农民。从岭南的红壤到陕北的黄土高原,他和土壤结下了毕生的不解之缘。

为了祖国的需要,朱老毅然放弃南京的洋楼别墅,举家西迁杨凌小镇。彼时的杨凌,生活用品供应奇缺,医疗条件简陋,不少科研工作者要去西安买盐,去宝鸡买醋,就连接待外宾的职工食堂的屋顶都还是纸糊的。朱老却丝毫不在乎,心中所急所想的永远是黄河流域治理和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这一干就是60年!他把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走了20多遍,三跨昆仑两度入疆,将几十年的研究结果凝练成“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就是这看似简单的28字方略成为了黄河治理的关键依据,也成为了黄土高原脱贫致富的科学根本。

93岁那年接受记者采访时朱先生说:“黄河不清,我死不瞑目!” 101岁那年他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严重呼吸衰竭几乎没有知觉,整个科室的医生护士手折千纸鹤为他庆生。终于黄河水变清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传来,从托克托县河口镇到郑州桃花峪整整1200多公里的黄河中游一片澄清,先生为之奋斗了半个世纪的事业终于有了成果。先生的梦已实现,这次也许他是真的安心了,他安详的闭上了眼睛,这一年先生102岁。黄河水清,斯人已去,风骨永存!

在我们农林科大美丽的校园里,还有太多这样鲜活的人物和感人事例!在东南窑,在克隆动物基地,在彻夜明亮的实验室,在宽敞通透的8号教学楼……处处有辛勤的身影,时时有感人的故事,这些为人师者,对学生倾尽全力,对教育倾尽心血,他们用行动为我们诠释“师德”的涵义,他们用热血践行着扎根杨陵、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荣光,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涌现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同志们,老师们,中国梦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以先贤前辈为榜样,立足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筑梦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