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赴渝集体备课:感悟红岩精神  赋能关键课程

发布日期:2025-02-19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重庆谈判80周年。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宽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与实践视野,2月13至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代表赴重庆开展研修学习,开展体验式集体备课活动。

image.png

‌研学团队在渣滓洞门前的“红岩精神内涵”巨型宣传牌下举行了简短的启动仪式。邓谨教授进行了现场教学,表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建设教育强国,发挥思政课的思政引领力主渠道作用,需要思政课教师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业目标和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评价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当此早春季节,红梅花漫山遍野开放之时,我们来到这个英雄的城市,要围绕“红岩英烈”“红岩精神”“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南方局”“重庆谈判”“狱中八条”“民主之家”“饶国模和大有农场”等历史事件和革命故事认真学习和亲身体验,更用这些红色资源中蕴含的故事、信念、情怀、正气、精神、智慧为新学期思政课增信赋能。

歌乐山下的渣滓洞及白公馆,是本次研修的第一课也是最震撼的一课。这两处位于歌乐山下的革命遗址,曾是国民党关押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监狱,这里记载着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是彰显革命精神的历史丰碑。道德与法治系胡燕红老师深受震撼地说道:“江姐的故事让人泪目,以前听到江姐,总觉得她的形象特别高大,这次学习发现她身高不足1米5,更增加了我对她的崇拜,在她身上体现了崇高的理想信念,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我要积极融入江姐的故事!”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教师们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影像资料,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在曾家岩50号周公馆和桂园(重庆谈判旧址),教师们透过斑驳的桌椅和泛黄的照片,重温了国共两党谈判的曲折历程。马克思主义原理系青年教师李沛莉感慨道:“桂园见证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为民族前途运筹帷幄的智慧与勇气,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和平、人民幸福所做出的不懈努力。80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是全国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光辉历程和八个民主党派及无党派光荣历史的博物馆,陈列主题为“共画同心圆 共圆中国梦”,展览通过图文、声光电等方式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携手奋进、共谋复兴的壮美画卷。马克思主义原理系高耀芳老师感慨道:“这里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话多党合作故事的重要窗口。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革命先辈们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在新时代,我们要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踏踏实实上好思政课。”

image.png

本次研修活动通过实地参访、现场教学、理论研学等形式,让教师们了解历史的同时得到了精神信仰的洗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李程丽老师深有感触地说道:“在重庆研修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领悟了红岩精神。作为思政课老师,我将始终铭记红岩精神的深刻内涵,积极将红岩精神融入课堂,给学生在场感,激励学生于挑战前锤炼胆识,在合作中传递温暖,以点滴行动赓续红色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