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
201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做好“十二五”科技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全面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加快科技改革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
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正在深度调整,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引领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科技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要求十分迫切,全社会对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更加期待。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总体科技水平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科技体制机制还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技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调要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科技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切实增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1.扎实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充分发挥重大专项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重大专项实施,加速专项成果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进一步凝练主攻方向,突出战略任务的系统性和集成性,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重大战略性产品,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完善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机制,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政府协调指导,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建立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重视绩效管理,加强监督评估和资金使用监管。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顺应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适时调整充实重大专项。
2.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融合,着力突破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方向,组织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和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围绕创新链跨领域跨计划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专项,加快形成重大产品和技术系统。整体提升国家高新区发展水平,发挥核心载体作用,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加快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选择技术路线。切实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孵化高成长初创企业的独特优势,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和优秀管理团队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技术和人才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3.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快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和全民科技行动,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示范应用。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及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实施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推进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
4.大力加强原始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积极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注重研究基地、创新团队建设和青年科学家培养,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要加强对跨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的支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增强科学发现能力。
深入开展战略高技术发展前瞻性研究,准确研判世界高技术发展方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项目,提高前沿技术突破能力,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
5.着力促进科技惠及民生。围绕关系民生改善的重大科技问题,扎实推进全民健康、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公共安全、村镇建设等重大民生科技工程,组织实施一批民生科技示范项目。加快培育发展民生科技产业,推进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实施创新医疗器械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行动。深入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利用现代技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加强社会管理领域信息化技术研发,以信息化促进社会管理科学化。
6.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城乡统筹。面向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加强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大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加强“一城两区百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及涉农创新基地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加快公益性推广服务、社会化创业服务、多元化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7.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面向需求、系统推进、促进融合、加强创新的思路,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加强文化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创新对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等关键环节的系统支撑能力。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高附加值、多功能、多业态的新兴文化产业集群。加强文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丰富文化科技产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三、抓紧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8.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完善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面向行业、区域和企业创新发展,整合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形成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综合运用政策、计划、基地、人才等措施,广泛调动各类企业创新积极性,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大企业参与科技计划组织实施决策咨询的力度,产业目标明确的科技项目要由企业牵头承担。引导企业开展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人才双向交流。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市)工作,加强评估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扩大试点范围。
9.深化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坚持技术开发类院所企业化转制改革方向,增强持续创新和行业服务能力,依托转制院所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行业技术创新中发挥骨干作用。深化社会公益类院所分类改革,以增强科技创新和公益服务能力为目标,强化功能定位,优化改革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科研机构设置管理办法,建立综合绩效评价制度,推进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引导和扶持各类新型科研机构发展。
10.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部省会商机制作用,集成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协同推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促进形成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工作重大问题会商机制,加强与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的工作会商,加强工作沟通和协调。切实增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知识创新能力,强化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化部际合作,加强国家科技计划与相关行业计划的有效衔接,集成资源推动行业和领域科技进步。加大对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共建研发基地的支持力度,促进军民科技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交易市场、创业投资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各方面协同配合,推动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等相互促进、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
11.深化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跨计划配置资源,促进各类科技计划的有机衔接。完善科技需求征集和项目形成机制,加快建设项目储备库。建设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推行网络申报和视频评审,完善评审专家责任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加强过程管理,落实项目承担单位的法人责任,实施项目专员制,加强项目中期评估、验收和档案管理,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开展科技项目标准化评价试点。加强科技项目经费管理,落实科研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和绩效支出政策,完善预算评估和调整程序,探索建立科研经费信用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12.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科技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建立分类指导、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优化评价办法,简化评价程序,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促进各类科研活动主体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引导形成正确的科研价值取向。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体系,着力提高奖励质量,适当精简奖励数量,根据奖项特点改进评审标准和评审办法,加大对优秀青年科学家、工程师和创新团队的奖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设奖,强化质量和品牌导向。
13.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结合的新机制。创新投入方式,优化投入结构,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启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合作,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发挥科技专家在银行信贷评审中的独特作用,加大对企业创新发展的信贷支持,大力发展科技保险,积极支持地方发展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努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四、大力加强科技发展的能力和环境建设
14.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以用为本和需求导向,把实施科技规划纲要与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有机结合,注重在重大创新实践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加快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促进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不断涌现,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后续支持和跟踪服务。深入落实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措施,遵循科技人才成长规律,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激励科技人员在服务国家目标中实现个人价值。
15.加强科技条件建设和开放共享。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综合实验服务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要围绕国家、区域科技和产业重大需求,加强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不断增强支撑服务能力。加强创新方法研究与推广,推进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示范。促进科技计划实施中的科技资源汇交,加强平台运行管理和绩效考核,建立以开放服务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16.增强基层科技发展和服务能力。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统筹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合力推动基层科技发展。国家相关科技计划要加大对基层科技工作的倾斜支持,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及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要聚焦地方主导和特色产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向基层转移转化。加强科技援疆援藏工作,加大科技扶贫开发力度,促进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依靠科技加快发展。发挥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的导向作用,促进基层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加强科技管理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提高基层科技人员素质能力。基层科技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职能,增强科技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
17.扩大对外科技合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水平上推进自主创新。以全球视野搭建合作创新平台,积极参与全球重大科技问题的合作研究,加强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营造更加开放的创新环境,提高国际影响力。研究制定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在华外资研发机构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与相关科技计划的有机结合,优化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布局,提升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
18.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落实力度,建立重点创新政策落实情况的评估和发布机制。深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让等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中关村、东湖、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总结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科技人员创业等政策,逐步加大政策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快研究制定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对外转让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推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制定工作。
19.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营造学术民主、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氛围。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和科学伦理教育,强化科技人员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发挥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自律功能,完善学术不端行为查办机制。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办好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普示范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提高科技舆论引导能力,充分运用各类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唱响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旋律,为科技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加强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20.认真做好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工作。党的十八大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要按照中央要求认真做好迎接大会召开的各项工作,把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严明政治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总结十七大以来科技工作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喜迎十八大的浓厚氛围。大会召开后,要迅速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热潮,深刻领会十八大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21.立足本职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中心任务创先进、立足本职岗位争优秀,努力创造一流业绩。认真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积极构建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完善学习机制。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加强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切实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发挥工会、青年、妇女等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22.建设高素质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大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完善重大专题调研制度,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科技管理干部队伍素质。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以德为先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复合型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和职业化科技驻外干部队伍建设。
23.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完成《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各项任务,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深入开展专项治理,高度重视信访举报工作,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