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学习资料

中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6-01

                 校党发[2005]74号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开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结合我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事关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工程,是事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工程,是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全校上下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16号文件与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认识,紧紧抓住“985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以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站在为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育人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务求取得实效。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为高等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同时,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我校近年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但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全校关心与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采取切实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统一思想,准确理解和把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3、准确理解和把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我校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贯穿于育人工作的全过程,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准确理解和把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真正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密切结合学校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5、准确理解和把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的观念,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加强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6、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努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纳入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经费投入,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建设、教材建设、资料数据库和网络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抓紧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的申报和建设工作,积极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力争3年内建成1门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2~3门校级精品课程。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采取有力措施,研究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力争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有明显改善。

  7、以形势政策教育为重要内容和途径,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和行政有关部门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课程管理。建立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经常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地方党政负责同志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学校领导要承担一定的形势政策教育任务。

  8、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基础,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设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争取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精心组织编写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的教材,争取5年内有1-2门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材成为国家社会科学重点教材,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9、以育人为目的,强化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和全校教师的育人职责。要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全校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在讲台上和教材中不得散布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

四、积极探索创新,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10、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发挥育人功能。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按科级建制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干部,负责组织实施全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认真落实“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规定学时和学分;加强基地建设,确保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11、大力建设校园文化。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发放仪式等,积极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建设好大学生活动中心,不断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强化环境育人功能。加强校报、校刊、网络、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校内刊物的管理,杜绝错误观点和言论的传播。禁止在学校传播宗教。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12、唱响主旋律,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结合学校实际,重点建设3~5个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构筑我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建立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并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评论员队伍,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强化网上舆论引导。实施“绿色校园网络”计划,落实网络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信息适时监测与跟踪、路由路径控制等系统,构建网络技术防控体系,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校园网上传播。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13、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结合学校实际,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按14000配备,同时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把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序列。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开设健康教育指导选修课,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积极邀请校内外专家做心理健康教育报告、讲座。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通大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预警机制,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14、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校、院(系)领导要坚持经常深入实际,与学生直接沟通,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思想,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不断完善以“奖、贷、助、补、减”为一体的助学措施和助学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贫困生档案库,坚持开展经常性助学活动,确保每年从学费收入中划拨10%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基本的求职技巧,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充分就业。

五、加强党团组织建设,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证

  15、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为目标,积极推进学生党支部建设,努力寻求党建工作进社团、进社区的新途径。不断探索研究生党组织建设的新模式。进一步选好配强学生党支部书记,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

  16、充分发挥党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把优秀大学生及时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坚持“两级建校、分层培养”的党校教育格局,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关键时刻、重大活动中的骨干带头作用,达到发展一个学生党员、带动一批普通学生的效果。

  17、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团组织生活的阵地,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对优秀团员的培养,认真做好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切实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努力探索团组织进公寓、进社团等“一种团籍、多重身份”的团建新模式。保证共青团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重视团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共青团干部的培养、锻炼和输送工作。各院(系)团工委按科级建制设立。

  18、充分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创造必要条件,确保学生会、研究生会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学生会、研究生会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共青团指导下,针对大学生特点,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19、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班级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拔大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

六、完善机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20、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

  21、不断加强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核心力量。启动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人才培养计划,并将此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与政策水平。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加强对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22、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坚持每年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建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席教授”制度,制定并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硕士、博士培养计划。在8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80%;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制度,并使其出国机率不低于学校教师出国考察的平均水平。 

  23、不断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与学生人数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学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要为每一个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鼓励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中一部分人走职业化、专家化道路,解决好他们的待遇和出路问题。专职辅导员工作满两年,经考核合格,享受副科级待遇;享受副科级待遇的辅导员及研究生学历辅导员工作满两年,经考核合格,享受正科级待遇;享受正科级待遇的辅导员工作满四年,经考核优秀,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同意,享受副处级待遇;享受副处级待遇的辅导员工作满四年,经考核优秀,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同意,享受正处级待遇。上述人员均享受相应级别领导职务的工资和津贴待遇。辅导员因工作需要转换到管理岗位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使用。如被任命到领导干部岗位,其任同级职务时间连续计算,享受新岗位有关待遇;如未被任命到领导干部岗位,则只保留原级别工资待遇,津贴等其他待遇按新岗位执行。学校在提拔干部时,将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经历作为重要参考条件。

  24、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机制。坚持从优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研究生中选聘辅导员。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培养提高,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培训进修、攻读学位、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出国考察进修或访问等,并将此纳入学校教师培训进修计划,享受学校有关政策和待遇。学校通过单独招生、送国内外知名高校培养等多种形式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承担全部学费。

  25、建立和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学校单独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系列学科评议组,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评审标准,并在职称评定的名额上予以保证和倾斜。设立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专项奖励津贴。学校建立专项评优奖励制度,每年评比表彰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连续两年或累计三次被评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的,在干部职务晋升时可予以破格。

  26、充分发挥教职员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要制定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教师要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35岁以下专任教师在晋升职称时必须有学生管理工作经历,并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效。学校管理工作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学校每年评选表彰一次“三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负责制,要求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管业务,也要管思想政治教育。把教书育人情况作为导师遴选和研究生招生的重要条件和考评指标之一。

七、加强领导,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7、改革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校党委统一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制订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校长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责,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学校党政联席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完成相应任务;学校基层党团组织也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各院(系)要成立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科级建制,具体负责院(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学生人数较少的学院,学工办、团工委可合署办公。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估制度,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各院(系)办学质量、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并把考核结果与党政班子及相关人员的政绩考评及奖惩挂钩。

  28、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科目,列入预算,比例应达到学校事业费和学生学费总额的2-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由校党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学校和各院(系)确保每年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经费,学生人均不低于50元。此项经费要确保专款专用。

  29、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要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工作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每年划拨专项经费,以项目的形式,积极支持各院(系)、各部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工作。 30、主动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校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逐步建立学校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有效机制,定期交流反馈信息,形成学校家庭互动、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