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中的新名词彰显执政党的新活力
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今天在十七大开幕式上作了一份政治报告,他用一批新名词彰显了这个执政党的活力和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参与十七大报告调研的专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这份政治报告最重要的新名词,它说明指导中国发展的理论有了新的变化。
“这个新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之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中央党校教授秦刚说,根据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两大任务——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别形成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胡锦涛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
在这一理论中包含了众多新的名词,“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秦刚介绍,这两个理论名词反映了中共执政理念已经由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向和谐发展转变。
“人文关怀”
中共党代会的报告里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字眼。原文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秦刚认为,这两个新名词透露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这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
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起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以人为本”。胡锦涛的表述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并强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尽管这些主张早前已经提出并被民间广泛传诵,但见诸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还是第一次。
“票决制”
与“票决制”这个词第一次见诸党代会报告不同,“票决”的行动早在此前就已经付诸实施。
中共十三大提出重大问题经投票决定,后来在重大决策和人事问题上,中共开始实行一人一票投票决定。
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党建专家甄小英认为,此举意味着中共有意将这种党内民主形式用一种制度予以固定,这是中共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成果。
“党员主体地位”是本次报告的一个新提法。甄小英说,这个名词包含了三重含义。“党员是党的主人,党员是党内权力的源泉,党员是党内行动的主体。”她认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说明中共开始着力理顺党内关系。
“软实力”
相较于中共往届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此次报告用了相当的篇幅论述文化。“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群”等新名词频频闪现。
“把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写进党代会的报告,说明执政党在推进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作用。”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精神支柱,强调文化的力量,既能丰富人民的社会生活,也能创造不同于科技、经济等的新的发展动力。
中共十七大报告洋洋洒洒,生态文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服务型政府等新名词不断涌现,解读它们,需要新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