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学习资料

提高高校广播台办台质量的实践思考


作者:胡群波 张 渤   发布时间:2005-11-02
  高校广播台是高校开展思想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渠道。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就如何提高新时期高校广播台办台质量试作论述。

  一、把握受众特点是提高高校广播台办台质量的基础工作

  大学生是高校广播台的主要收听群体,新时期要办好高校广播,必须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广播的实际需求。就拿我校来说,广播电台自从2004年9月采用无线调频发射与有线调频双重覆盖方式开播以来,坚持“新闻立台、受众导向”的原则,在密切围绕受众营造校园广播文化宣传氛围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特别是2005年年初,我们基于开播半年以来听众的零散反馈以及在节目制作播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如何做好广播台工作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接触的所有校园媒体中,网络居首位,其次是报纸和广播,而校园电视由于收看条件所限等原因,关注率较低。校园调频广播仅次于电脑,学生几乎都是人手一台,方便接收、易于随身携带、不占用空间、获取信息的代价相对低廉。所以,高校广播台的受众基础仍非常扎实,加之室外音柱的播出配合,进一步优化了收听条件,产生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大学生处于思想活跃时期,对信息和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倾向,要求校园广播提供的文化产品也是多元化的。反映在节目形态上,就是需要协调好新闻类节目与综艺类节目、大众化节目与专业化节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大学生收听校园广播的主要动机是以获取信息和娱乐为主,娱乐偏多,我校广播台节目的板块设置基本与学生的收听动机相吻合。据调查数据分析,我校近94%的学生收听过校园广播节目,47.6%的学生经常收听校园广播节目,64%的学生知道校园广播的发射频率,这说明校园广播的知晓程度和受众到达率都比较高。从收听方式上来看,我校通过室外音柱收听的学生占到了86.6%,通过收音机收听的只占到一成多,这说明我校收听群体中无意受众所占比例大,有意受众比例小,具体表现为受众不稳定,对节目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不高,主情受众所占比例大,主智受众所占比例小,大都以满足情感上的需求为主,对软新闻的关注超过对硬新闻的关注,他们所感兴趣和关注的内容是富有人情味、富有趣味的社会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并从此类新闻中获取瞬间感情的宣泄,获得即时的愉悦。实践证明,校园广播的传播活动如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就会导致“基因缺陷”,学生受众就会对这种文化与信息传播不感兴趣,就会失去培育听众的根基。

  二、优化广播功能是提高高校广播台办台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校广播台功能一般包括转播国内外时事新闻、传播校内新闻、制作文娱休闲类节目、播放文学作品、组织音乐节目、播放通知等等。我们认为,这些传统的功能应该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但也要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优化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自办节目应继续提高质量。要大力报道学校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动向,及时反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深入挖掘校园里的优秀典型,及时进行宣传报道;要就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专题采访,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我校每天广播节目时间为270分钟,新闻类节目保持在每天60—100分钟之间。通过近一年的尝试,我们已初步确立了新闻类节目的基本格局:早间以中央台新闻开篇;午间用自办的新闻综合栏目《星网传播》取代原先转播的省台新闻,提倡新闻内容板块化、详细化;傍晚以10分钟短小精悍的《新闻时讯》收尾,侧重大信息量。每周一针对校园热点推出《每周话题》,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进行互动讨论,采访、专访、互动相结合,形式灵活。另外,我们通过校园广播这一桥梁,与大学生进行直接沟通,在最大范围内解决同学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如我们公布了面向全校的新闻线索热线并开通了网上论坛,接受广大学生对校园建设、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大型学术交流活动或大型会议报道,我们建立了“重大新闻事件反应机制”,做长新闻链条,加强整体策划。特别是2004年的校庆直播报道、党代会报道、农高会报道,2005年的中西部地区农林院校就业洽谈会、学校教代会、校运会报道等,均以直播的方式连续进行专题报道。我们在工作中深刻感受到,只有新闻素材真正做到源于校园,只有我们为学生提供“话语空间”,将“话语权”交给他们,让同学们听到代表他们自己的声音,校园新闻才可说是做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校园”。

  (二)广播功能应该进一步优化。校园广播由于自身范围所限,做出高质量的、大跨度的反映社会热点的深度节目难度较大,所以搜集转播社会电台的节目是校园节目优化的重要内容。除转播新闻外,还应搜集整理中央、省、市电台的优秀节目,结合时事政治,进行编辑并纳入播出内容,使之成为校园广播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校园广播节目也要尝试走出校园,加强与社会媒体的交流,积极发挥高校社会文化功能,使高校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向全社会辐射,共同挖掘高校文化资源,吸引社会媒体的注意力,服务地方、区域乃至国内外。我校从2005年2月开始,与省电台新闻频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的重大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都积极发往省台播出。目前,我们已有7篇录音新闻、2篇录音专访在省台播出,为我校广播台对外交流和扩大影响提供了崭新平台,也为广大学生记者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三)增加交流节目,吸引听众注意力。高校广播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分析传播规律,提高传播质量。受众如果没有兴趣参与媒介的传播活动,传播效果就不强。校园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如果只满足于“传声筒”的功能,就会越来越失去听众的关注,节目的亲和力将大大削弱,广播作用的发挥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广播台要加大对学生群体的注意力特点和指向的调查研究,因为受众对大众传播的有效受传过程,始终离不开注意的参与,既需要注意的引发,更需要注意的保持。所以,学生的注意力是高校广播的重要资源,广播台积极探索双向交流式的节目,必将大大提升工作的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积极开拓广播台其它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面临的学习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一些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据统计,在青少年中存在这样那样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17%甚至更高。大学不是世外桃园,青年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产生心理问题是十分正常的。高校广播台有责任在这一方面积极开拓,并参照社会电台的一些成功做法,定期开设心理咨询类的节目,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对此,我们与学校“大学生论坛”联手开办了心里咨询版块,不定期邀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参与节目讨论,解答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心理疑难问题,化解学生心理疾病,很受同学们欢迎。

  三、强化技术支撑是提高高校广播台办台质量的重要手段

  要充分发挥高校广播的上述功能,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支撑。特别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广播影视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数字化技术使广播在保留原有技术功能的基础上,使节目制作、存储、播出更具优势。

  高校广播台推行数字化建设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优势:一是有利于与网络共享资源。一些知名高校都有网上音频视频节目,虽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但是却是发展潮流。新建广播台采用数字技术,将使这一目标的实现变得十分便利。二是便于资料的存取。广播台所有音频资料、自办节目都可以存储在服务器硬盘中,随时调用,比传统的查找资料要方便很多。三是便于节目制作。非线性编辑将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潮流和方向,而对于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大学生来说学习这一技术不仅没有困难,而且有利于他们掌握一门先进的技术,也必将受到学生的欢迎。从长期学生工作和广播电视工作的实践来看,做工作必须充分相信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需要保护,当然必要的引导也显得十分重要。四是便于节目的存档和审查。采用数字技术后,所有播出节目可以在播出的同时录制在硬盘中,便于审查和管理,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对节目进行解剖,反复研究,从而提高质量。五是便于对外交流。一般社会电台都已经采用数字技术,高校新建广播台采用数字技术,就会消除节目交流的技术障碍,使对外交流有了技术上的可能。

  总之,我校广播台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工作人员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工作基础。目前广播节目已全部实现数字化播出,节目内容正在进一步整合。只要打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广播电台”网站,您就可以收听到在线的广播节目,所有栏目的精彩片断也将全部上网,广播台在线点播栏目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广播台网站和广播台论坛每天可收到点播要求30多个。广播台内部还建立了“节目监审制度”和“每周播出安全通报制度”,确保全天270分钟节目的播出质量和安全。广播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为学校舆论宣传工作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相信,校园广播台还会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学校的教学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