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上人生的大课
9月20日,在闫部长的带领下,20多位老师以及凤岗通讯社的10名同学随同校党委宣传部老师赴陕西省泾阳县、三原县,参观安吴堡青训班旧址、我校斗口试验示范站、于右任故居以及于右任纪念馆。学生们在这里上了人生的大课。
今天的参观,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更是一种激励。这样的学习活动我们应该积极参加,积极了解先辈们的英雄事迹,鼓舞自己和后代人。作为21世纪,和平年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多多了解这些知识,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我们不能忘记曾经为战争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我们要居安思危,珍惜现在和平的生活学习环境,培养爱国情怀,永远铭记历史,落后就要挨打!
——凤岗通讯社 赵岚贞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中无限悲痛地抒发了先生对故乡、对大陆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台湾海峡两岸骨肉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共同心声,表达了先生的深深爱国之情。讲解员在念到这首诗也深感其情,眼眶含泪。《望故乡》不愧为于先生一生中的峰巅之作,也是他的千古绝唱。于右任先生一生坎坷,但从未改变对祖国的赤子之心,老年身处台湾自然心心念念着祖国。这也是我们最应向先生学习的。
——凤岗通讯社 孙佳蕾
于右任纪念馆中,展示了于右任生平事迹的资料照片、于右任先生的墨宝。在这里我真正清晰了解到了老先生的一生和他的精神。在于右任故居,我看到了听闻多次的“三间老屋,一棵槐树”,踏过了先生年少时走过的土地,仿佛置身于几十年前的时空。本次参观,我全面地了解到了西农的奠基人于右任老先生的事迹与朴素大公的精神。虽然现在没有了战火,但是吃苦耐劳的朴素精神应当由我们继续传承下去,不愧对我校校训 “诚朴勇毅”四个字。
——凤岗通讯社 王秋宇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认为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有必要。当代大学生除了完成自己的课程学习,有必要走出校园,来到革命圣地,缅怀革命先贤的革命事迹,以提升自己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凤岗通讯社 徐晓倩
来到这里,唱起安吴青训班班歌,你会感觉到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我们是年青一代,即将奔赴美好明天,成为中华民族中流砥柱!在于右任纪念馆和于右任故居,我有一种很深的感受:“于右任”,不再只是大家口口相传的一个名字,更是一种高尚情怀的象征!先生一生鞠躬尽瘁,心系苍生,以造福人类为己任,其志向之坚,其胸襟之博令人肃然起敬。立于右任先生书法前,书法之大气磅礴无一不是先生内心的写照,遂深感自己渺小。“艰苦自得力,金石不随波。”凡成大事者,必经磨难,苦心智,也必有其“独立之思想”,不随波逐流,独立思考,这也是我们在大学期间所要培养的品格。同样令人感动的还有于右任先生的思乡之情。旅程结束了,但心还在路上!
——凤岗通讯社 王秋宇
瞻仰革命遗址,目睹沧桑巨变,一路上的心情已经由初来时的激动兴奋到现在的平静沉思。我的内心是受到震撼的,感谢国家能够给像于先生这样的革命先贤亦或是革命先烈予以重点保护,这是对于民族多大的一笔精神财富,教育资源啊!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永远前进,奋斗,自强,自主的精神动力,精神财富,是我们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源泉!此行给我以很大的鼓舞,让我意识到如今和平美好的社会是由那些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先人们所缔造出来的。珍惜、热爱如今的社会,报效国家就是我们当代年轻人所能做的最好承诺。
——凤岗通讯社 杨璐
“余为改良农业、增加生产起见,因设斗口村农事试验场,----。”于右任先生写于1934年的遗嘱令人难忘。现在想想,当年,东北沦亡,全面抗战的号声即将吹响,于右任先生在祖产基础上营建斗口村农事试验场,大公无私,深切热爱祖国之情清晰可见,虽没有鲜明抗战口号,却蕴含着埋头实业,报效国家的深切理念。这一次三原之行我可以清晰感受到当年老先生亲笔写下“故乡不可见兮,只有痛苦”的深切伤感。浓浓的祖国情在老先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凤岗通讯社 张倍依
今年是我国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与当年无数爱国志士的抛头颅洒热血息息相关。我们在这种时刻,去参观位于泾阳安吴堡的青训班旧址、三原县于右任纪念馆和于右任“三间老屋一枯槐”的故居等,不单单是去走表面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用那段历史来警醒后辈,那是一个中华民族觉醒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人为公英雄辈出的时代。革命时期的英雄用他们的事迹让我们铭记,但让我们秉承的更是他们的精神,是给浮躁的现今注入一支强力的定神剂。
——凤岗通讯社 莫瑞琪
年少时期家境虽贫,但奋发图强,在陋室里放声读书;英雄少年,二十岁担任舍粥场场长,赈济灾民;胸怀天下,一首诗给他带来杀身之祸,痛恨清政府腐朽无能的同时,也下定决心要为这个社会改变些什么;修水利,办报纸,搞教育……于右任先生一生的功勋三言两语讲不完,但他的精神一直影响后人。斯人如此,更况今人。作为全国农、林、水方面的龙头单位,西农学子已经将诚朴勇毅深深烙在自己的精神品质中,深受全国各地人民的好评。但作为当代大学生、知识分子,在学好自己专业,磨练个人意志的同时,更应有于老指点江山,心系苍生的气魄。将服务社会,肩负苍生的理念植根于自身意识中。
——凤岗通讯社 贾浩洋
编辑:0
终审:0